阿尔丰斯·穆夏(Alphonse Maria Mucha1860——1939)
穆夏的画展终于到南京博物院了,之前在广州展出时就在等着南京站的开幕。
素描局部
穆夏的艺术生涯非常鸡汤,若按照现在朋友圈流行文章的套路,那标题应该是《年近30穷困潦倒,女明星的青睐让这位艺术家一夜成名》。
咋样?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穆夏成名前穷是真的穷,年纪老大不小了,属于看不到明天的生活状态。
好在他画画没停过。
让他一夜成名的画是《Gismonda》(吉斯蒙达)——
这是在1894年,当时著名女演员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请穆夏为她的新戏画招贴。估计他自己都没想到,这幅画改变了他的生活。
这幅《吉斯蒙达》很有代表性,风格算得上完整版的穆夏。
比如女主身后的背景,采用了拜占庭时期著名的镶嵌画。
拜占庭镶嵌画一般用小方块形状的彩色石头、陶片、珐琅或者玻璃,镶嵌成图案,一般用于建筑中,像墙面、天花板。这种装饰画不是拜占庭时期特有的,早期东方以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都有,只是拜占庭时期最兴盛。
拜占庭时期西奥多拉女皇镶嵌画
拜占庭时期艺术比较刻板,尤其大都涉及宗教和皇权,有许多规则,所以当时各种镶嵌画都长得很像。穆夏提取了其中的一些特点,成为了自己画作中非常有辨识度的部分。
他在成名之初画了许多不同品牌的招贴画,这类画作需要体现品牌名,而镶嵌画的格式助他创作出带字母的“模板”。
再看画中女性——
头戴花环,手执枝叶,这种对花卉的表现也与日后非常接近,不过能看出稍许区别,随着画技的娴熟,后来花草的几何感会更强一些,概括性的线条更加简练和富有装饰性,而此时则更写实。
女性饱满的面部也是他非常显著的特征,放到今日,几乎所有女人都希望让自己看起来更苗条,而穆夏则让女人们看起来更丰满。
《清晨》1899年
这种丰腴与文艺复兴后期著名画家提香笔下的女人有几分相似,能掐出水来的青春,交融着干净清澈的性感,虽说我喜欢苗条而不缺乏力量感的女性曲线,但这样的身体实在美到肝颤。
提香《乌尔比诺的维纳斯》
穆夏的模特很多都比画中瘦,哈哈哈哈哈哈哈,他画画都会用相机先拍好照片,然后根据照片进行创造。
给莎拉·伯恩哈特画的这幅成名作《吉斯蒙达》有多红呢?
红到大家会去街上偷海报。莎拉很快就与穆夏签约,让他接下来6年里都为她画招贴,除此之外,还要设计门票、戏装甚至于饰品。
穆夏真是位全才啊。
很可惜这次展览没有他设计的饰品,真的非常想看到实物,作为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饰品实在太美了。
1904年
可以说与他的画作如出一辙。
《圣传》里的阿修罗
他的耳饰与穆夏画的姑娘头饰几乎一样——
浮雕蛇纹长椅,1911年
长椅上盘着蛇,椅子的细节处还有铜雕的镂空花纹,同样很穆夏。
所有这些,都非常穆夏。
那到底什么是穆夏?
《风信子公主》,1911年
19世纪中期欧洲盛行Japonisme(日本主义),马奈、梵高都受到过当时日本画作的影响,纯艺术和装饰艺术的表现方式还是有很大区别,穆夏也受此影响,绘画技巧的日本部分会比纯艺术来得更加明显。
Utagawa Kunisada
浮世绘的人物采用勾线,大量平涂,但不强调明暗,穆夏主要将勾线的方式运用进来,并且常常有加粗的勾线来强调前后对比,更重要的是通过如果素描般的单色阴影来强调物体的立体感。
《风信子公主》局部
这次看展,能清晰看到他如何用彩铅配合水彩进行绘图,很多女性躯体部分,彩色铅笔的细腻让肉体显得非常圆润,这与单纯的水彩效果确实不一样。
衣纹局部有难以察觉的不同色的线条
造就穆夏特殊风格的重要部分,我认为是有序和无序的结合。
取自于拜占庭装饰的背景以及越发几何化的细节是装饰艺术中典型的秩序感,而倾向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形象,则属于更加自然的艺术状态。
后来穆夏的风格影响日本漫画风格的形成,从20世纪初期就有日本刊物模仿穆夏的画作,从技法上说,日漫的与穆夏确实很接近,说得最多的应该是《美少女战士》了,但我觉得美战的致敬远远不及《圣传》那么强烈,再加之clamp画风华丽,基本属于从绘画技巧到各种饰物、建筑都有相似之处。
美战里很多服装其实是古希腊、古罗马风格,画风也略弱些。
《美少女战士》
不做美战的对比图了,太多人做过。
一直觉得可惜的是,尽管穆夏是漫画圈公认的大神,但在时尚界的影响则有限很多,这种装饰性极强的风格居然没有被拿来拍摄成时尚大片(如果有欢迎补充)。
Dolce & Gabbana2013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