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EN
艺术合子留学中心暑假班|蓝晒·综合材料首饰workshop





 

蓝晒过程欣赏


7月4日至6日,以“图像与叙事”为线索串联3天的课程。以蓝晒为图像载体,综合材料首饰为故事串联方式与媒介进行工艺学习与故事思维创作。以技艺与思维相结合,虽针对初中生的体验课程,但希望在体验课程中灌入思维与技艺结合的思路,以创意思维与技艺结合,乐趣带动学习动力,激发学生想像力与动手力及思考力。3天课程学生从中了解掌握蓝晒制作工艺以及首饰的几种金工链接方式形成叙事方式。除此外,产生了与自己相关的生活叙事、材料的意识挖掘,并在最后产出了自己的作品。

教学开始和学生们的互动,从老师自身对蓝晒的思考与作品出发,对本人而言也是一种探索的尝试,尽可能以对象的思考线索中引导学生们自发的思考。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艺术设计(首饰)艺术硕士

上海美术学院   博士研究生


参展

2019年《一叶系列》入“年·鉴”-首饰展-广州站

2018年驻地创作及展览于重庆第二届乡村复归“原乡无声新民有艺”国际现场艺术节

2018年《“新”环境》系列入首届全国工艺美术大展

2018年《爱在杭州》短片电影创作拍摄,并于2019年纽约展映

2018年‘浙江莫干山再行动’驻地创作及展示

2018年“年鉴”2018上海美术学院首饰金工工作室年度作品展

2017年《“新”环境》入“年·鉴”-2017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展师生年度展

2015年《共生》获国际艺术设计大赛(互艺奖)主题作品优秀奖

2015年“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民间工艺与时装紫金奖创意设计奖

2014年‘我的手艺大学生设计大赛’市集组 珠宝首饰类金奖


在探索和学习的路上关注于周遭与自然环境对主体的影响,联系着首饰创作。以当代首饰介入,思考个体与社会,艺术与自己的关系,联系其他艺术形式,探索与个体有关系的故事,思考材料与故事的关系。借鉴国内外艺术家创作与生活方式来探索自身文化叙事,以家乡种种生活记忆为对象,"观察"将其转化在艺术面貌中,城乡间生活方式不同引发自我感知,使得关注到乡土中的丰富性。


艺术首饰是提供一种对话的可能,让人们去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导师郭新经常强调“初心”,“真诚面对自己内心并将其表现就是你的风格”;“你只要把和别人的那个不一样表达出来就ok啦”,一直跟着这条线索,会碰到相似的人。

保科丰巳教授也认为,我们所经历选择的事物,实际上都和我们自身附带独特的DNA是有紧密关联性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基于这样的一种思考方式创造出来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新”环境——土呢?》系列部分胸针 家乡土,苔藓,塑料薄膜,包装纸,926银,钢针 2018


我回到家乡,常拾东西的习惯关注地上的视角,与土地互动,观察到一块苔藓背后与塑料生长的景象。就地取材,开始尝试《“新”环境——土呢?》系列。


对家乡进行叙事调研,常在家乡泥土中发现贝壳,老式泥墙中丰富的物种,我思考土地中贝壳物与当地的关系,贝壳上有环境带来的痕迹,拾起的贝壳常在我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中(餐巾纸包裹拾到的贝壳)组成统一的白色,失去了原本的痕迹,犹如生产链上的生产物。

 
 

本次课程老师陈丹莹的蓝晒与蓝晒首饰作品


以故事的形式介绍蓝晒及其工艺流程与材料准备,并依次传递实物与同学们产生更为深刻的互动,示范讲解下,当他们自己第一张蓝晒出来的时刻,许多学生表示自己产生了兴趣,在这过程中本人也经常强调学生自己对好奇心的感受,及时关注他们的思考反应过程,并带领同学们进入周围场景“天山公园”进行母版对象采集,这里的母版指的是蓝晒过程中重要的主体对象。蓝晒是一种根据遮挡与被遮挡关系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两种化学剂混合产生化学变化的结果。此中遮挡与被遮挡的关系与主体有紧密的关联。如图下,这些白色的主体物就是母版对象。

-THE FIRST DAY-

第一天,大家都产出了自己满意的蓝晒作品。

  
      

收集的模板对象

 

摆放调整  


 

制作母版  


 

蓝晒显影


 

-THE SECOND DAY-

第二天,以金工链接工艺为课程主要内容,以叙事性手法与链接工艺的逻辑相对应,首先讲述叙事性首饰中有意思的材料与形式案例分享,使学生们自行产生对自己的想像,引导他们对有故事性首饰的想像。从这些案例中引出几种链接工艺的结构线,并进行练习与蓝晒结合做有故事的首饰。

   

学生制作场景


-THE THIRD DAY-

第三天,根据蓝晒的纸张作品,以及第二天首饰链接工艺的学习,对这两种学习的吸收,组成一个故事与图像主线的首饰作品。在老师指导下对材料、工艺选择,每个人可选择2种丰富作品的叙事语言,并帮助同学们焊接以及辅助同学们完成最后成品。

同学们在学习首饰链接工艺方式后,与老师一起沟通继续蓝晒与首饰链接工艺的结合创作。


   

每个作品创作的同学们,都有许多丰富的想法。


曹龄文同学细致地选择了较为优美的植物细节,并将其以椭圆形放大细节,与铜板进行链接结合。

 
朱梦妍同学以其擅长的数学与仔细能力将蓝晒画纸等大小切割,并用金属镂空后镶嵌。仿佛一本本书籍的胸针。
 

朱轩萱同学将金属丝制成自己尺寸的圆框眼睛,并将蓝晒纸嵌入,形成镜片效果。


 

詹蔓希同学将蓝晒植物纸剪切成数份形状,分别指代星期,并将其制成项饰佩戴,可旋转标志每一天的星期数。

 

朱金马同学利用阳光、物体与自身关系的考虑。受到启发,将自己的手指当母体对象,在紫外线下遮挡半小时,形成自己拇指印的蓝晒图像,其行为使人特别感动。
  
管懿雯在制作蓝晒时形成影子的想法,并希望体现在首饰作品中,形成如此倒影的效果,并考虑到了作品的正反面。


最后,老师一一与同学对话,每个同学表示,在这三天的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ppt的观看、大量的艺术家案例,且在最后有自己的作品。很有意义的课程。
 

记录整理人:陈丹莹



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英】怀特·海


请关注本公众号

将持续推出您所关心的资讯

  


上海瑞森进修学校有限公司 COPYRIGHT @ 1998-2019 . ALL RIGHT RESERVED 沪ICP备2021014496号-1   企业登记证   办学许可证:教民131010974000010号   学校声明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1786号